迄今为止,只有两个人让我见识到了人类手指的极限:一个是加藤鹰,另外一个是我前同事王大力。
大力是湖北人。直到现在,我还记得那个中午,大力在一根小拇指上挂了一桶水,一把伞,一杯咖啡,一份外卖时带给我的震撼。
“分辨湖北人的最快方法,就是看他小拇指有没有肌肉。”
在湖北,小拇指是王。
它强壮、灵活、沉稳,它是湖北人的第五肢。
「手里端碗面,中指挂个炸面窝或鸡冠饺,小拇指再勾一杯喝的。」这是每个湖北佬必须修炼科目三。
小拇指也是湖北人最早训练的肌群。
当其他省份的小孩还在练握笔姿势时,湖北小孩已经开始训练自己的小拇指能不能稳住一碗面、一杯豆浆,甚至一整个早晨的秩序。
正是因为他们从小就开始对小拇指进行吊起宇宙级别的魔鬼训练,所以在一个地道的湖北人眼里,小拇指不能挂万物的行为无异于是等于残废。
1891年,瑞士人卡尔·埃尔森纳发明了刀身上含有众多工具的瑞士军刀。
从某种意义上讲,湖北人的手就是手界的瑞士军刀。
评判一个小拇指到底合不合格,不光要看勾东西的多不多,更要看稳不稳。
每个湖北人的手就是一个云台,在这个稳定系统中,小拇指是那根默默承担重量与平衡的中流砥柱,它虽没有参与主食的直接作战,但却实则掌控了全局。
之前认识的一个武汉姑娘,有年冬天下雪,她刚从早餐店出来,左手端着面,小拇指勾着豆浆,结果一个没站稳在路上滑了一跤,人摔了个七零八碎,但是那碗面和豆浆却全身而退。
她说,那天她宁可摔断了腰,小拇指也不能抖,不能给武汉人跌面。
天上九头鸟,地上湖北佬。
神通广大的湖北人民不但有着赫拉克勒斯一般的拇指,他们还拥有着如吃豆人一般边走边吃的本领。
在武汉、孝感等地,热干面只不过是边走边吃的入门课。
真正的高手,玩的是汤面、汤粉——步伐与手臂协同如精密仪器,端得稳当,走得潇洒,滴水不漏。
更高阶的食客则是打破了“吃饭“传统形式上的桎梏。
给湖北人一个板凳,一辆自行车,他们便能就地开席,随地大小吃。
”边走路边吃是基操,我下雨天还能打伞吃汤粉。“
“以前赶着去上学的时候,就随便端一碗粉或者面,然后用手勾着喝的,坐在我爸开的快要飘起来的电动车后面嗦粉从来没洒过,有时候甚至还要端一碗水饺在后面吃。”
一些没出过省的湖北朋友一度天真地认为“边走边吃”是全国人民的基础技能。
但事实上,湖北佬们不在路上“过早”等于没吃早饭的思想方针可谓是全国独一份。
一个地区的气质从不会凭空产生,当你想弄懂一个地区性格形成的原因时,那么你必须穿透表象、探入其人文与民情的深层土壤之中。
纵观整个湖北省,全省上下都弥漫着一种节奏说不上快但真的很急的气质。
这也解释了为什么辛亥革命爆发在武汉,因为武汉人民等不了了。
如果说天津是中国佛罗里达,那么湖北就是着急上火的德克萨斯。
这里公交比F1还猛、这里的人过马路看到红绿灯时会挑个自己喜欢的颜色就走。
可以说”全员鄂人“的湖北除了「长江作业本」以外根本没什么怕的。
雷厉风行、江湖气息浓重的生活方式塑造了这种极具代表性的饮食文化。
它不似上海的精致、北京的讲究。湖北的”过早“是另一种秩序,混乱中自有章法,奔忙里稳得住烟火。
如果你在湖北生活过一段时间,你会发现他很像一个白天说话太直、但晚上会给你递烟的老朋友。
白天的它,可能粗声粗气、不拘小节,把生活表现得太真实,像一个永远说真话的人,总让人有点烦。
但一旦你离开这座城,窝在北京五环外的出租屋里,陪伴你的只有手机和PPT,你就会开始想念那个烟火气十足、用小拇指轻轻一勾就能稳住整座城市秩序的地方。
作者|保安007
“搞more be are”
双融配资-双融配资官网-新型股票配资-哈尔滨配资公司提示:文章来自网络,不代表本站观点。